1.jpg

1960年产的德国转台平面磨床

  最近,在孟津区常袋镇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厂区,刚刚完工的企业展厅,迎来了一位特殊的“乔迁者”——一台1960年产的德国转台平面磨床。

  “至今已经‘63岁’。我们能成为高精度轴承‘隐形冠军’,它是‘老功臣’。”看着眼前锈迹斑斑的老磨床,企业董事长周树洲的目光变得温柔。

  对于平均使用寿命20年的磨床而言,眼前的磨床是不折不扣的“高寿”了。依靠它,洛阳轴承打破进口垄断,迎来了一段高光时刻。这背后,究竟是怎样的故事?

  结缘磨床 源于“国产化”情怀

记者在现场看到,磨床白色标志牌上,写着“Glauchau”的德文字样。单词译成中文,就是德国东南部城市格劳豪,显示着它的“出身不凡”。

  在全球磨床业中,素有“世界磨床看德国”的说法。与这台德国磨床结缘,源于创业之初周树洲对高端精密轴承“国产替代”的坚持。

  轴承,被誉为装备制造的“心脏”,高端精密轴承更是被视为“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”。没有它,工业机器人、机床就会停摆。然而,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,国内高端精密轴承一度被欧美日等行业巨头所把持。比如,在高精度机床领域应用广泛的YRT转台轴承,在2007年前基本上被德国舍弗勒公司垄断。

  曾在国企工作的周树洲,总有种“国产替代”的情怀,希望关键零部件不被“卡脖子”。“我刚刚下海创业那会儿,就想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产品,毅然选择了高精度轴承。”周树洲说。

  5万元买47年机龄磨床 遭遇同行“不理解”

  研发生产高精度轴承,就要买高端设备。然而,一台进口高精度磨床就要300万元,这让手上仅有40万元创业资金的周树洲望而却步。

 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,周树洲从朋友口中得知,我市某家企业有一台1960年生产的二手德国磨床。虽然这台机器“年事已高”,但是依然“宝刀不老”——能够达到2微米的加工精度,相当于头发丝的1/30。更为关键的是,价格只需要5万元!

  “第一次看到它,蒙着一层灰,油乎乎的,但顿时像看到了老朋友一样。”周树洲如此形容当时的激动心情,“5万元就能买一台2微米加工精度的机床,这是这个价钱能买到的最高精度设备。我当即就决定买下。”

  然而,因为这件事,周树洲不被同行理解。

  周树洲说,当时我国家电、汽车产业发展如日中天。“我的同行觉得,买个精度相对较低的国产磨床,生产配套家电、汽车等产品的中低端轴承,生意都做不过来。为什么花5万元买个不知道能用多久的二手磨床,进军几乎鲜有中国企业涉足的陌生领域,这不是自找苦吃吗?”说起同行的不解,周树洲记忆犹新。

  引来欧洲最大机床公司订单 助力打破国外垄断

  很快,事实证明周树洲的眼光没错。

  引入磨床后,企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,使其新生。就是在这台机器上,诞生了企业首套高精度YRT转台轴承。

  2008年,得知企业研发出YRT转台轴承后,欧洲最大的机床公司DMG向鸿元轴承表达合作意向——要求轴承的旋转精度达到2微米的欧洲标准。那时候,国内企业达到4微米就不容易了,鸿元轴承顺利拿下订单。

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在这台磨床的助力下,鸿元轴承从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起步,目前已占据国内80%的YRT转台轴承市场,不仅打破国外企业垄断,成为该细分领域“隐形冠军”,还远销欧洲、北美等地区,让不少老牌国际强企刮目相看。

  时过境迁。2015年,伴随国产机床技术的进步,企业购置了国产高端精密磨床,这台德国磨床也正式“退休”了,如今被安置在新厂区的企业展厅里。

  这个展厅的名字叫“弘毅”,与磨床背后的精神不谋而合。

  “每次看到它,仿佛就看到企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,还有技术攻关的那些日日夜夜。”周树洲说,“希望这台磨床,能始终激励我们抱负远大、意志坚定,沿着做强中国精密轴承的道路坚定走下去。”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郑占波 贾华龙 实习生 石豪 文/图)[责任编辑:马勇玲(见习)]

原文链接:

http://m.lyrbs.com/n/1134444